《“瓷”的传人》系列报道——吴春柳:在窑变中守护“活”的釉色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5日

序言

从五代的灰胎青釉器到盛唐的白瓷初绽,从宋代的影青釉色到元明清的青花五彩,景德镇的窑火跨越千年时空,始终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闪耀。2024年,景德镇市第八批非遗传承人证书的颁发,为千年瓷都的文化传承生态再添新彩。截至目前,3248名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83项非遗项目,100家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构筑起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的坚实脊梁,印证着这片土地上陶瓷历史从未断流的传奇。

瓷都的血脉,在代代匠人的指尖流淌,在日复一日的揉捏、勾勒、烧造中,沉淀为这座城市最深沉的文化基因与独特生态。拉坯、利坯、画坯、施釉等传统陶瓷技艺,不仅是博物馆里尘封的展品,更是在一代代匠人的手中鲜活生长。尤为动人的是,年轻一代正悄然接过传承的接力棒,他们或在古窑作坊里专注钻研古法技艺,或在现代工作室中探索跨界融合,以青春的热忱与创新的思维,为古老陶瓷文化注入时代活力。这些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共同构建起景德镇独特而蓬勃的陶瓷文化生态。

《“瓷”的传人》系列报道——吴春柳:在窑变中守护“活”的釉色

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推出《“瓷”的传人》系列报道,将镜头聚焦于这群年轻非遗传承人。他们以守正之心传承千年技艺,以创新之姿开拓文化新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匠人精神。请跟随我们的笔触与镜头,走进他们的故事,一同见证陶瓷文化传承生态的生生不息,感受古老文明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的全新生命力。

      吴春柳:在窑变中守护“活”的釉色

“我不能要求她成为我,她要有自己的个性,成为有独特技艺的颜色釉瓷传承人。”国家级非遗大师邓希平谈及女儿吴春柳时,眼中既有期许,更有一份对陶瓷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在景德镇千年不熄的窑火中,这对母女的传承故事,为“瓷的传人”写下生动注脚

《“瓷”的传人》系列报道——吴春柳:在窑变中守护“活”的釉色

油库起家的传承之路

1995年,邓希平老师所在的建国瓷厂面临国企改制,生产厂房被悉数承包,邓希平老师承包科研所和开发部,没有现成的厂房,只能以厂里废弃油库为起点,白手起家。“吴春柳父母带着科研室老员工,在空地上建厂房,家里积蓄全砸了进去。”彼时已在陶瓷学院任教的吴春柳,每逢周末便奔波于工作室,厂房之间。五年合约期满时,面对创业维艰与教学重任的两难,她最终辞去教职,全身心扎进陶瓷世界。

《“瓷”的传人》系列报道——吴春柳:在窑变中守护“活”的釉色

从“瓷盲”到“守艺人”

创业之初,技术成了最大难关。接连几个窑炉烧塌的惨痛失败让颜色釉的研究和烧制雪上加霜。“几万块的损失在90年代是巨款,但工人的工资不能停,产品必须快出快销。父亲原是陶瓷工业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被迫从零开始苦心专研烧窑”吴春柳放下书本,与工人同吃同劳,从釉料、成型、施釉到烧制,将每道工序刻进肌肉记忆。“只有亲手掌握全过程,才能解决问题、管好团队。”她深知,说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改变传统手法,靠的不是头衔,而是实打实的操作能力

《“瓷”的传人》系列报道——吴春柳:在窑变中守护“活”的釉色

《“瓷”的传人》系列报道——吴春柳:在窑变中守护“活”的釉色

在窑变中寻找“活”的传承

景德镇颜色釉瓷是唯一有宝石结构的陶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高温铜红釉类颜色釉的魅力正在于窑变的不确定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说的是入窑时坯体绝大多数为朴素的白色,出窑时却幻化出万千瑰丽。这与化学釉的稳定性质截然不同,也意味着更高风险:原料波动、气候变化、窑温变化、泥料状态,任一环节的细微差异都可能导致颜色的变化。颜色釉的配制要根据这些变化相应调整釉料配方。这就需要活学活用,如果不知变通就会导致颜色釉的断代失传

《“瓷”的传人》系列报道——吴春柳:在窑变中守护“活”的釉色

破界创新中的守正之心

作为“颜色釉女王”邓希平之女,吴春柳从未被光环遮蔽。她认为,母亲的光环,既是压力,也是自己前进的动力。2021年她创作的窑变石榴瓶,金丝陶艺大碗两件作品获第十届“大地杯”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金奖。

      她在扎根传统的同时大胆跨界:将剪纸艺术转化为青花刻瓷技法,借鉴国外玻璃器皿设计现代造型,既独特又彰显个人创作特点。多年来吴春柳个人先后获得十四项国家专利,五十三项国家版权。她还创作设计了许多精美高温颜色釉艺术作品和实用的高温颜色釉茶壶和主人杯,深受业内人士赞誉。而母亲那句“她要有自己的个性”,始终是她创新的底气

《“瓷”的传人》系列报道——吴春柳:在窑变中守护“活”的釉色

千年技艺的当代密码

在吴春柳看来,颜色釉传承的核心是“活态”二字。“德国人换走郎红配方却烧不成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因为配方不是数学公式!”她解释,气候、温度、湿度、原料、窑型变化都需调整工艺,这正是“活态传承”的价值——绝非图纸符号能承载,而需师徒相伴,在解决问题中领悟精髓。

《“瓷”的传人》系列报道——吴春柳:在窑变中守护“活”的釉色

如今,景德镇的年轻传承者们以各自方式延续传奇。他们守护着揉泥拉坯的千年手势,更赋予时代新意。如吴春柳所说:“根基在泥与火中,创新在指与心间。”当窑门开启的瞬间,釉色流淌的不仅是万般风华,更是一代代匠人接力守护的文明之光。

《“瓷”的传人》系列报道——吴春柳:在窑变中守护“活”的釉色


下一篇:没有了